屈服強度又稱為屈服限,常用符號δs,是材料屈服的臨界應力值。
(1)對於屈服現象明顯的材料,屈服強度就是屈服點的應力(屈服值);(2)對於屈服現象不明顯的材料,與應力-應變的直線關係的限偏差達到規定值(通常為0.2%的形變)時的應力。通常用作固體材料力學機械性質的評價指標,是材料的實際使用限。因為在應力超過材料屈服限後產生頸縮,應變增大,使材料破壞,不能正常使用。 當應力超過彈性限後,進入屈服階段後,變形增加較快,此時除了產生彈性變形外,還產生部分塑性變形。當應力達到B點後,塑性應變急劇增加,應力應變出現微小波動,這種現象稱為屈服。這一階段的、小應力分別稱為上屈服點和下屈服點。由於下屈服點的數值較為穩定,因此以它作為材料抗力的指標,稱為屈服點或屈服強度(ReL或Rp0.2)。 有些鋼材(如高碳鋼)無明顯的屈服現象,通常以發生微量的塑性變形(0.2%)時的應力作為該鋼材的屈服強度,稱為條件屈服強度(yield strength)。 潔淨板
抗拉強度(tensile strength)
試樣拉斷前承受的標稱拉應力。對於塑性材料,它表征材料 大均勻塑性變形的抗力;對於沒有(或很小)均勻塑性變形的脆性材料,它反映了材料的斷裂抗力。符號為RM,單位為MPA。
抗拉強度的定義及符號表示: 試樣在拉伸過程中,材料經過屈服階段後進入強化階段後隨著橫向截麵尺寸明顯縮小在拉斷時所承受的力(Fb),除以試樣原橫截麵積(So)所得的應力(σ),稱為抗拉強度或者強度限(σb),單位為N/mm2(MPa)。它表示金屬材料在拉力作用下抵抗破壞的能力。計算公式為: σ=Fb/So 式中:Fb--試樣拉斷時所承受的力,N(牛頓); So--試樣原始橫截麵積,mm2。
抗拉強度( Rm)指材料在拉斷前承受應力值。 材料試驗機 當鋼材屈服到程度後,由於內部晶粒重新排列,其抵抗變形能力又重新提高,此時變形雖然發展很快,但卻隻能隨著應力的提高而提高,直至應力達值。此後,鋼材抵抗變形的能力明顯降低,並在弱處發生較大的塑性變形,此處試件截麵迅速縮小,出現頸縮現象,直至斷裂破壞。鋼材受拉斷裂前的應力值稱為強度限或抗拉強度。 單位:kn/mm2(單位麵積承受的公斤力) 抗拉強度:extensional rigidity. 抗拉強度=Eh,其中E為楊氏模量,h為材料厚度 目前國內測量抗拉強度比較普遍的方法是采用材料試驗機等來進行材料抗拉/壓強度的測定。
聯係電話:151-4660-7258 錢經理(同微信)
聯係電話:0451-84138828
QQ:378490101
傳真:0451-84138838
公司郵箱: hrbldjh@163.com
公司地址:哈爾濱市道裏區新發鎮老機場路656號